【三李文化】通江"三李"故居修缮全面启动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“三李”故居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,经300多年的风雨浸蚀,屋面大面积垮塌和漏雨,木构件糟朽和墙面严重风化。为了让这座巴中市少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名人建筑发挥它的科举、建筑、耕读、民俗等文化价值,2017年3月,通江县委、政府决定对“三李”故居进行抢救性修缮。目前,故居修缮的文案、拆迁、安置等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。
三李故居“翠云居”,座落于通江县兴隆乡紫金村八社,距县城16公里。故园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,其故居文化遗迹、建筑风格、园林规模,自然环境等在川内外都堪称一绝。
三李祖上久居“芝坪”(今兴隆乡紫金村六社新房子),崇祯六年(1633),老李李蕃当时12岁,因流贼入川,学业中断,顺治三年(丙戌,1646),蜀大乱,时祖母冯孺人已弃世,李蕃与父亲及妹妹逃荒辟匪到了陕西洋县,顺治九年(1651)才重回故乡,回到故乡后房屋破败荒寂,连故居的名字“芝坪”都被其他地方所取(今兴隆乡芝坪村)。虽心有不平也无能为力,李蕃一家就在“芝坪”右下方一公里处(今国家坪)塔建了几间茅屋栖身,顺治十四年(1657年)李蕃考中举人,终于实现了荣宗耀祖的愿望,李蕃将“国家坪”草房改建成三合院式瓦房。康熙九年(1670)李蕃出任山东登州府黄县(今龙口市)县令,举家北迁。
康熙十八年(1679)李蕃被诬陷定罪发配山海关,二年遇赦释放。贫无以归,侨寓芜湖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4)二李李钟壁岳父王昭武(今通江春在乡人)将李蕃一家在“国家坪”的旧宅重新修缮,又派其子王靖不远万里到安徽芜湖接李蕃一家回到故乡。回到故乡后,李蕃将居住地“国家坪”取名为“翠云居”(此地原“其间多横松强柏,壮如飞龙怒虬”。文革时期残存的最后两棵古柏也被砍伐,现竟存见证了历史沧桑,躲过无数次的劫难还顽强生长着的五人合抱的一棵大黄梁树)。李蕃曾为“翠云居”作诗一首:“竹青青、柏森森,我家有居号翠云。闲来时在云中坐,闷来时在云中卧。野老吞声成独笑,谁知天外都看破”。次年,三李李钟峨(翰林)在“芝坪”原址上修建了自己的住房,取名为“芝园”。二李李钟壁于康熙丁卯(1687年)考中举人,并将“翠云居”原三合院式改建为上下两个四合院,中间设厅堂、挂宫灯;康熙五十二年李钟壁升任刑部督捕清吏司主事时将暗甬改建为明甬,形成了“翠云居”今天的格局。
修缮后效果图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